您好、欢迎访问本网站!

阅江论坛--人文与艺术系列讲座第11期

2021年04月25日  点击:[]

“423世界读书日。时值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第七届读书节活动正式开启之际。活动期间的第一场讲座,邀请了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灿铭教授作“书法欣赏”为主题的精彩报告。此次讲座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和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联合开展,作为阅江论坛人文艺术系列之一,为广大师生提供人文艺术的给养。

读书节活动由校图书馆馆长周杰主持,人文与艺术中心主任周越、艺术学院院长梁家年及图书馆各领导同志列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志红副校长致辞,寄语广大学生“人文艺术与科技知识相结合,才能行稳致远”。

随后,刘灿铭教授与在场的师生分享如何进行书法鉴赏。刘教授认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标志的民族符号,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习惯的艺术形式。由于书法门槛很低,每个人都会用自己固有观念去评判,故而书法欣赏比起其他艺术欣赏更难。只有了解书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才能真正欣赏中国的书法艺术。



“从哪里来?”

书法欣赏首要须知晓书法史,了解书体的演变、代表书家和代表作品等。书法的演变与汉字书体的演变是同一个过程,文字本身的实用性决定了书法沿规整和便捷两个方向向前发展。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隋唐书学鼎盛,楷书、行书、草书发展跨入全新境地。宋元明清后,中国书法一直在追求个性与发扬理性中传承与发展。浏览历代书法,石刻碑文、简帛墨迹,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叙»,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张旭、怀素草书«肚痛贴»«自叙帖»等,无不散发着东方艺术之美。

知晓书法家背景及社会背景。“书者,心之迹也”,书法及作品都是书法家所处时代的产物,受世界观的制约。因此,对于欣赏者来说,需要了解书法家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立身处世的人格和书写的内容、技巧之间的关系,才能进入到全面的欣赏境地。

知晓书法技法。孙过庭言“任笔为体,聚墨成行”,书法之妙,全在运笔。中锋、偏锋、藏锋、露锋、方笔、圆笔、运笔方向决定了篆书、隶书、楷书、行草书等各不相同。用墨的墨法和行气、空间的章法等又使得各大书法家自成派别,作品不拘一格。

 “到哪里去?

知晓了书法的历史沿革后,要深刻研习书法家及其作品的个性。书法家有没有自己特有的风格,有没有自己的特点,有没有自身的创意,直接决定了书法家及其作品对同时代书家、后人和社会的强大影响力。王羲之的«十七贴»,苏东坡«黄州寒食帖»等无不是同行的榜样,后人的楷模。

 总之,一部书法作品是在具有良好的书法本体基础上反映书法家和社会全面整合的艺术品。作为欣赏者,无论从何角度,都必须调动全身的全部知识积累(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书法的基本知识),都必须倾全身之力。同时,欣赏活动本身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丰富和完善艺术品的过程,更是一个艺术批评的过程。


 讲座结束,余音未了,信大学子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一直在路上。

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与校图书馆联合开展通识荐读计划,正在策划酝酿中,将于五月与师生见面,届时,刘灿铭教授将题字继续支持。

 

联系我们

地址: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731101

E-mail:xb@nuist.edu.cn

NUIST备80178     Copyright © 202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