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网站!

关于征集与申报2024-2025学年第1学期通识教育课程的通知

2024年05月09日 郝菁 点击:[]

学院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通识教育改革,提高本科综合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文化理解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现启动在全校范围内公开征集2024-2025学年第1学期通识教育课程,欢迎广大教师积极申报。具体申报事宜如下:

一、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课程申报指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通识课程遵循“人文为体、科艺为法、创新为用”的通识教育理念,依据“模块-单元-课程”的逻辑层次,重构了通识课程体系。体系六大模块分别为:国学文化与经典阅读、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自然探索与科技融合、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表1),下设22个单元,各单元间具有明确的结构性、逻辑性和层次性。

1: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课程申报指南

课程模块

课程单元

课程名称指南(具体申报课程可参考,但不限于指南)

国学文化与经典阅读

诸子经典

《论语》导读、《荀子》导读、《孟子》导读、《老子》导读、《庄子》导读、《春秋》三传选读

文史名著

《史记》导读、《三国志》导读、《红楼梦》与人生、《西游记》导读

古典诗文

《诗经》与传统文化、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宋词导读

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散文导读、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

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

认知与判断

哲学导论、科学哲学前沿问题、艺术哲学概论、政治哲学概论、《共产党宣言》导读、《资本论》(第一卷)导读、《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道德情操论》导读

批判性思维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文化批判哲学、批判性思维入门

哲学智慧

中国哲学智慧、西方哲学史、应用伦理学、生态哲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理想国》导读、《历史哲学》导读、气候变化的哲学维度

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

古代世界文明

文艺复兴史、古希腊文明研究、《荷马史诗》导读、东亚文明史、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神话

现代世界文明

欧洲文明的现代历程、世界文明史、世界军事史

中华文明

古代中国的海洋文明、丝绸之路、中华文明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中华茶文化概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世界经典与文明对话

莎士比亚作品撷英、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导读、世界华文文学经典赏析、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国和欧洲历史视野下的社会运动、中西民俗文化对比赏析、跨文化交际礼仪

自然探索与科技融合

天文地理与自然奥秘

化学的观念、生活中的化学、人文的物理学、颜色科学与感知、植物世界、中国自然地理

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

人工智能进展、人工智能与认知方法论

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

材料与社会、大学生科研素养和科学方法、数学精神与方法、信息素养与科学发展、诺贝尔奖史话、3D打印:创享体验、3D技术与应用、时空洞察:现代测绘导航实用技术、走进测绘殿堂

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

环境与人类、环境灾害与启示、地下水与人类文明、环境变迁与人类生育力改变、自然灾害:从影视、科学到应对、海绵城市与生态文明

信大传统与家国情怀

信大薪火、南京故事、信大传承、江北新区的历史与发展、大桥史话、江苏非遗、江苏古迹/古籍

生命科学与伦理道德

生命进化论、身边的基因科学、生命科学史、科学研究中的伦理与道德

生存状态与生命尊严

心理咨询与治疗、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公共卫生应急与现代社会、急救常识、口腔保健、恋爱必修课-两性健康与恋爱心理学、中医养生概要、生命故事

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

艺术史论

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国戏曲·京剧、陶艺与雕塑、东方电影与东方文化、摄影艺术与摄影流派

艺术实践与体验

音乐理论与实践、舞台表演艺术审美体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色彩视觉与感知、视觉艺术体验、影视作品创意与制作

艺术鉴赏与评论

非遗艺术之美、音乐欣赏、中华诗词审美、中外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中外美术鉴赏、摄影创作与鉴赏、西方美术鉴赏、戏剧鉴赏、音乐剧鉴赏、中国传统民居鉴赏、中国村落文化景观、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中国美术鉴赏、电影中的当代文学、城市阅读

艺术与科技

艺术疗愈、AI生成式艺术表达创作类、化学之美、物理之美、微观世界之美、声音的世界

特别说明: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

2006〕3号)文件规定及我校最新版本科生培养方案,本科生必须修满2个公共艺术类课程学分方能毕业,目前我校艺术类通识课程的缺口较大,希望各位老师积极申报艺术类通识课程。

二、申报类别及要求

1.一般通识课

我校办学以来积累的通识课程(不包含通识拓展课)均视为一般通识课,涵盖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种课程形式。

申报要求:

1课程负责人具有博士学位或讲师及以上职称,并具有两年以上教学经验;

2课程一经认定,建议每学期开设,面向全校本科生选修;

3课程学分不超过2学分,总学时不超过32学时

2.通识拓展

类型包括:在线开放课、名师讲座课、新生研讨课、跨校选修课。在线开放课、名师讲座课、跨校选修课由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组织开课,新生研讨课每学期面向全校各学院征集课程新生研讨课是由申报学院安排知名教授为大一新生开设的专题讨论课程,总计16学时,1学分,具体授课方式及课程成绩认定由各开课学院负责。

三、申报流程

1.个人申报:对通识教育有兴趣的教师根据要求自由申报,填写附件12024-2025学年第1学期通识课程征集申报表》,课程以“新建课程“已有课程”(需持续改进)两种方式申报,均需要填写

2.学院汇总:学院收集汇总所有新建课程已有课程并填报附件22024-2025学年第1学期通识课程征集申报汇总表》,提交至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

3.专家评审: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联合组织专家对相关申报课程进行评议形成2024-2025学年第1学期通识教育课程目录

4注意事项:

1)“课程团队”按照本学期实际上课的教师名单填写;

2)“已有课程所属模块名称需按新六大模块归类填报。

四、课程建设与管理

1.加强新开课程管理:所有列入2024-2025学年第1学期通识教育课程目录的新开课程和通识核心课程,学校将组织试讲,试讲合格方可开设

2.保证课程教学质量:每位教师每学期开设新课程原则上不超1门课程一经批准开课,非特殊原因,建议持续改进稳定开设

3.开展课程综合评估: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定期组织对通识课程的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课程建设情况、学生选修课情况、教学团队的稳定性、课程教学质量等。评估结果作为课程停开、评优、升级建设的重要依据。

五、材料提交

1.所有申报材料以学院为单位统一汇总提交,不接受教师个人申报

2.提交材料清单:

1)《2024-2025学年第1学期通识课程征集申报表》(附件1;电子版、签字盖章纸质稿一式1份)

2)《2024-2025学年第1学期通识课程征集申报汇总表》(附件2;学院汇总电子版、签字盖章纸质稿一式1份)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教学大纲通识课(附件3电子版)

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教案(附件4;电子版:至少提交前3次课程的教案)

以上材料纸质稿523日前送至大学生活动中心202办公室,电子发送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教务邮箱(ryzx-jw@nuist.edu.cn

联系人:郝老师            联系电话:58235406


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

2024年5月9日


联系我们

地址: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731101

E-mail:xb@nuist.edu.cn

NUIST备80178     Copyright © 202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