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有全面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通识教育质量,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育人功能。现开展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立项建设工作。具体通知如下:
一、目标
通识核心课程建设旨在构建一批具有我校特色、高水平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选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申报课程模块与类型
1. 本次申报课程包括“国学文化与经典阅读”“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国际视野”“自然探索与科技融合”“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六个模块。
2. 通识核心建设课程为“线上线下混合式” 类型,采取“开课申请+审核申报+审核认定”模式。
三、申报条件
1. 课程定位:申报的通识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需符合学校通识教育理念和所属课程模块定位,将课程思政贯穿于通识教育教学全过程,鼓励融入美育元素,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2. 申报基础: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2年以上通识课程教学经验,主持或参加过校级及以上教学研究类项目,对通识教育理念有明确的认识,能将相关学科领域知识融会贯通。通识课程开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和督导对课程质量评价良好,鼓励高水平教授领衔课程。优先资助获批国家级、省级优质课程和校级通识核心培优课。
3. 课程团队:由课程负责人组建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素质优良,能够确保课程建设的连续性、稳定性与发展性。课程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成员不超过5人。课程负责人限报一门课程,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少于总课时的1/3。
4.每人限报一项,有在研课程未结题的不能申报。
四、建设和管理
课程高质量建设。课程建设标准对标高水平大学同类课程,在“人文为体、科艺为法、创新为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建设规范、课程管理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优化与创新,按计划高质量完成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
教学内容定位
依据通识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结合模块、单元的体系构架,完成课程目标定位以及知识内容组织,知识点系统、完整,教学内容具有课程名称对应内涵特色。为课堂教学达成(认知、技能、情感素质)三个纬度的课程目标提供可能。
教学方法手段
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线下授课以启发式、引导式和互动式教学为主,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翻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课程建设规范
(1)课程团队是一个负责人带动下的有机课程教学体,协调分工明确,其中,负责人必须承担并完成课程不少于1/3的教学工作;
(2)线上教学时间应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20%-50%,线上教学资源部分须基于在线课程资源(MOOC或SPOC)开展,视频讲授生动有趣、通识性强和知识体系完整;
(3)线下部分根据课程性质和定位进行教学设计,采取讲授、案例分析、翻转课堂等形式开展教学,并提供教学运行表作为附件;
(4)提供10分钟的说课视频,并在超星平台上完整建课。
4. 课程组织管理
(1)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交织组建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每学期至少参加1-2次通识课程教研活动,并协助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做好通识课程教学研究和宣传推广工作。鼓励课程教师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编写读本或教材等;鼓励课教师积极利用在线课程等现代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扩大学生受益面。
(2)课程一经立项,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需持续性开设,中途停开不得超过一年(两个开课周期)。
5. 课程考核评价
(1)校通识核心课程委员会每学期将开展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质量评估,通过督导听课、同行评价、学生评教、审核教学大纲等材料多种途径对课程进行过程性和多样性评估。对于教学内容与通识课程目标不符、教学效果欠佳或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通识课程,学校组织重点审核,视情况予以限期整改或取消开课资格。
(2) 课程立项1年后进行中期考核,通识核心课程委员会对课程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中期考核不合格的课程进行整改并暂缓后续经费的下拨。项目完成后进行课程建设的成果验收和结项考核,对于未能通过成果验收的项目将终止后续建设经费的下拨。
五、申报与遴选
1.立项额度
立项7门左右。课程立项后作为学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培育和管理,优先支持跨学科、跨院系共建的课程。
2.建设周期与经费
建设周期:2年;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分别于立项、结项两次拨付。
六、材料提交
请各学院于2024年9月24日前,提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立项申报表》(附件1;电子版、签字盖章纸质稿一式1份);《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立项申报汇总表》(附件2、学院汇总排序;电子版、签字盖章纸质稿一式1份);说课视频(10分钟)等申报材料。电子版需发至邮箱:ryzx-jw@nuist.edu.cn,纸质稿请送至大学生活动中心202办公室。
联系人:郝老师,电话:58235406
教务处、人文与艺术教育中心
2024年9月14日